信息工程学院

【社会实践】川农大学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农村里很多青壮年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而老人则会留在家中,他们形成一个特殊的集体农村“留守老人”,他们的生活现状、精神状况引人关注。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长城村则是全国“留守老人”问题的一个缩影。

7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外出走访调研溪头乡长城村的部分村民,带上拍摄器材队员们来到了长城村老街上,采访了近20余位当地老人,亲近“留守老人”,聆听民声。

一位现年75岁的理发老爷爷表示:自己已经在这条街上理发60年;他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兴衰,他对团队成员描述道:“那时这条街上好热闹哦,摆摊摊儿卖菜的人,沿着这一条街全是人,但现在……”说着,老人摆了摆手摇了摇头,叹着气说:“现在,不行了,没得人了,走的都走了,就只剩下我们这些人了”。

另一位五金店袁婆婆表示,人口逐渐离开村子,自己所经营的五金店经营日渐走向下坡路,她说道:“现在我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但只有三分地,现在店里的生意也不好,家里五口人的如果值望着这点收入完全活不下去呀。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咯”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留守老人”们在生活、安全、精神等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和关爱“留守老人”。据了解,长城村当地的条件较为艰苦,但大多数老人都享受有医保、低保等国家的帮扶政策的补贴,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村上也有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了娱乐活动……

要想真正解决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需要个人、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经济供养和精神方面都需要兼顾。个人层面,子女应当定时回家探望老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强化家庭成员的责任,子女一般高档兼顾物质和精神赡养;国家层面,完善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多元政策改善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

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是在他们在安享晚年的时光却在心理、身体等各方面都承受着重压,这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让留守老人们也能安详地颐养天年。 邹玉 文,邓秋红

 

向副食店腾奶奶调查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武志敏(摄)

 

向小卖部阿婆询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武志敏(摄)

 

五金店袁奶奶的孙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武志敏(摄)

 

 

@版权所有: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