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牵头打造的“信”火相传志愿服务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以重走科技发展足迹、宣讲科普理论、弘扬创新精神为主题,组织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支教活动、实践调研、科学普及、文化传承等系列信工特色活动,响应时代号召,唱响青春强音。目前团队已获评2次校级“十佳团队”,多次获评优秀实践品牌项目、校级优秀团队,入选省级重点团队、校级重点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面向全校招募“信”火相传志愿服务团小队负责人及成员。鼓励大家跨校区、跨学院、跨专业进行组队。
一、总队框架
“信”火相传志愿服务团聚焦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围绕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调研、少儿编程启蒙等内容,以 “信”火宣讲、“信”火调研、“信”火志愿、 “信”火寻访、“信”火文创五位一体进行红色教育多元实践。
以个人形式报名加入的队员将会根据个人意愿分配到不同支队参与实践;以团队形式报名加入的队伍,会相应并入对应的板块按照总队要求进行实践活动。
二、小队构成
每个实践板块下包含若干契合该主题的小分队,每个小分队人数为 6- 15 人。
小队成员构成:
队长(1 名):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小队任务,与总队进行对接,收集汇总队员实践材料等。
通讯员( 1-2 名):主要负责小队新闻稿的撰写投稿、照片的整理、多媒体视频的剪辑制作,并与总队宣传组同学对接。
安全员(1 名):主要负责向总队汇报小队成员的安全状况。
小队队员(若干)。
三、实践计划
分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每个板块的硬性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也鼓励小队积极创新,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相关实践内容。
1. “信”火宣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科普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强调“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带动更多科技专业人员支持并参与科普事业,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鼓励个人或团队在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有内涵、接地气、聚人气的科技科普宣讲,重点围绕“天赋粮仓”建设、智慧农业、良种良技推广等主题,切实推进科普主体多元化。
(提前联系社区或者学校确认宣讲地点,制作宣讲PPT,召集宣讲人组成宣讲队伍,过程中结合照片加视频的记录生成成果产出报告。每支小队需完成至少一份宣讲 PPT 以及对应讲稿的撰写,完成后将文件交由对接人员审核。)
2. “信”火调研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成果对“天府粮仓”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以中国大地为课堂,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推广等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调研问卷,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形成调研报告。
(需要提前查找和学习相关资料,线上为发布调研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要交由总队进行审核,通过后再开展后续工作;线下为队长居住地联系社区,在三个地方进行调研。最后需产出一份调研报告。)
3. “信”火志愿
进社区、进学校,着眼青少年儿童的农业大数据理论科普以及AI编程启蒙教育,结合“人工智能+农业”主题,开展以智慧农业编程为核心的志愿服务活动。支教内容将培养孩子们用编程思维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趣味学习中掌握农业科技基础知识。
(小队需在雅安实践地完成支教,认真完成备课,提前提交相应课件和教案)
4. “信”火寻访
为了深入了解和体验国家农业科技的发展成就,我们将走入农业科技馆、文化馆、实验室等,收集“天府粮仓”建设背后的科技故事,发扬科学家精神。寻访板块旨在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培育等领域的科学家事迹,发扬农业科学家精神,体会农业新质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进力量,将以探访+体验的形式,记录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科学家的伟大事迹。
(需要提前查找和学习相关资料,搜集寻访材料,自行前往科技馆、文化馆等地,形成一份寻访报告)
5. “信”火文创
基于以上实践过程和内容,创作切合实际的推文、视频,重点展现“人工智能+农业”特色,并在指定平台上进行宣传,制作有志愿活动特色的文化衫、本子、帽子等文创产品。
(最少产出 1 份 3-5 分钟视频、2 篇推文、1 份宣传册或一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完成后发送至总队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在各平台发布,发布后视频的播放量、点赞量等数据将作为小队的可视化成果之一。)
四、报名方式
有意向加入“信”火相传志愿服务团的同学,请加入 qq 群:953188904,报名并填写相应表单。
以个人形式报名的同学,填写完志愿板块,报名结束后由总队会根据个人意愿,视报名情况,分配各位同学进入对应的分队内。
以团队形式报名的队长,需要自行招募队员后填报群 里团队报名表单,选定相应板块(队员无需填写)参与实践。
(注:如果个人已在以团队形式报名的队伍内,则两个表单都无需填写,后续由队长统一收集队员信息)
“信”火相传志愿服务团
2025 年 5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