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同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回信精神,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等国家战略,引领广大青年在大思政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现就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科创乡村·青年实干”大思政实践
二、实践对象
面向我院全体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和专职团干部带队参与实践,支持鼓励跨学校、跨校区、跨年级、跨专业组队。
三、实践内容
全校性开展“科创乡村·青年实干”三万行动主题实践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计划专项实践,引领万名学子深入万村,在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锤炼兴农本领,为农业强国建设挺膺担当。
(一)乡村振兴新质实践万里行
1.“天府粮仓”科技助农大实践
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依托科技小院、科创团队,发挥专业特色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良种良技推广、生态环保宣传等学术实践活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创新活力。
2.城乡融合万村大调研
结合城乡融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等重要背景,以川渝各县域乡村为重要切入点,围绕乡村人才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开展有组织的调研实践,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或资政建议,助力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二)农业强国建设万村感悟行
1.“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实践
结合校本红色文化传承,组织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形成有温度的实践故事、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有感染力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在实践中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坚定强农兴农初心使命。
2.“强农之路”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实践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和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为现实教材,走乡村、入基层,通过回访调研、入户宣讲、社会观察等形式,沉浸式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明发展前景,激发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
3.“兴农有我”劳动(耕读)教育协同实践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特点,走入社会、乡村、企业,将“一正四强铸魂六器”的劳动教育特色育人模式和“四耕五读”的蜀韵耕读育人体系成果应用于各项社会实践中,进行专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三)青春筑梦实干兴乡万岗行
1.百名硕博青年实干建新功
选派全日制在读优秀硕博研究生深入基层各领域兼职 开展实岗锻炼、兼任基层团干部,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和项目攻关等,开展产业帮扶、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基层治理、青年状况调研等实践锻炼,推动思政、学术、实践深入融合,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和综合能力双向提升。
2.万名学子返乡实践谱新篇
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结合“返家乡”“逐梦扬帆”等相关要求,号召广大学子返乡参与政务实践、岗位实习、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实践,将个人成长融入家乡发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
3.学生资助政策乡村行
鼓励受助学生担任“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组建学生资助宣传实践团队,走基层、到农村、入社区、回母校,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及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让学生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励志故事,调研了解困难学生家庭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受助、感恩、回馈”的资助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感恩知恩、担当奉献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四)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实践计划(地方专项)
按照“校地协同、项目对接、产教融合、青年参与”工作理念,发布乡村振兴地方实践专项,通过“地方出题、青年答题、真题真做”的“揭榜挂帅”形式开展实践,引领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青年担当。(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四、实践方式
充分利用第20周实践教学周和假期开展实践活动。
(一)组织方式
1. 团队形式:鼓励本、硕、博跨专业、跨学院、跨高校组队,团队成员为6-15人,实践时长不少于 7 天。(团队分为校级重点团队、研究生重点团队、院级重点团队、一般团队。校级重点团队和研究生重点团队由学院推荐,学校组织相关部门遴选,院级重点团队由各学院结合实际择优评选。)
(1)各种方式组织的团队人数必须控制在6-15人,设团队队长1名,安全员1名;
(2)每个团队必须至少1名带队教师或指导教师,最多3名(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均可),要求每个团队带队指导老师必须知情,并全程指导、关注实践开展,实时掌握团队成员安全情况。
2. 个人形式:按照“返回家乡、就地就便”原则,积极参与逐梦扬帆计划等返家乡实践,实践时长不少于 7 天。
(二)项目资助
1.学院资助。
校团委统一划拨2025年学生社会实践组织经费2000-4000元/院(基础经费为2000元/院,获评2024年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为3000元/院(已划拨);根据2025年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给予不超过1000元/院的后续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2025年寒暑假社会实践组织筹备、培训指导、团队扶持、成果总结等,经费使用期限为2025年10月31日前。
2.重点团队资助。
全校重点支持100支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并优先推荐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经费支持形式为限额报销,立项后划拨基础经费1000元,后续根据重点团队考核办法(附件1)对过程开展好、实践结果优的团队给予相应后补助。(1)遴选不超过60支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重点支持体现学院专业特色并符合实践通知要求的团队,根据实践效果给予不超过2000元/队经费支持。(2)遴选不超过20支研究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重点支持研究生担任队长的实践团队,根据实践效果给予不超过3000元/队经费支持。(3)遴选不超过20支社会实践专项重点团队,重点支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实践计划专项实践团队,根据实践效果给予不超过2000元/队经费支持。
3.学生自筹。
其余经费可由同学通过合法合规赞助、学院支持等方式筹集。
五、具体安排
(一)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
1.时间:2025年5月30日(周五)13:00-14:00
2.地点:待定
3.内容:由学院团委实践部介绍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及流程,邀请往年优秀团队进行经验分享,并在现场进行答疑。
4. 对象:2024级全体班委、2023级4位班委(需包含组织委员)、2022级组织委员,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所有同学。
(二)学院报备
1.个人与团队形式都务必填写麦克表单及个人报名链接进行报名,报名时间为:5月24日18:00-6月6日18:00,若信息有误,请按麦克表单要求联系实践部工作人员进行修改,未经报名的实践项目,即使下学期上交社会实践材料也不做认定。
2.以个人形式参与的同学,填写个人报名信息表(附件2),以小班为单位由组织委员统一打包发送到学院团委实践部邮箱:1782300839@qq.com,个人打印安全承诺书(附件3),签字并盖手印。由组织委员统一收取,于6月5日至6月6日行课时间交至实践部办公室(四教215)。
3.团队在完成组队后务必完成“中青校园”注册(具体操作见附件4《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操作指南》)填写团队报名表(附件5)和《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汇总表》(附件6)发送至学院团委实践部邮箱:1782300839@qq.com,填写并打印安全承诺书(附件3)(团队每人均需提交承诺书),签字并盖手印,于6月5日至6月6日行课时间交至实践部办公室(四教215)。
(三)团队申重
请有意向申请校、院级重点立项的团队:填写实践团队《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表》(附件7)和《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汇总表》(附件6),电子档于6月2 日21:00前发送至学院团委实践部邮箱1782300839@qq.com;纸质档于6月2日至6月3日行课时间交至实践部办公室(四教215)。
学院将结合实践主题及活动策划方案、活动组织形式及活动预计的影响和效果择优遴选院级重点团队以及推荐校级重点团队,鼓励结合专业特色以及学科优势的实践团队进行申报,指标根据参评团队数量而定。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四)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1.时间:2025年6月13日-20日(待定)
2.地点:待定
3.内容:由学院团委老师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授旗并进行出征仪式。
4.对象:暑期社会实践各团队成员代表。
六、提交材料及评优表彰
(一)团队社会实践开学后须提交材料
1.项目总结1份(电子档)(附件8):
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很好反映社会实践开展的时间、地点、过程、成效、社会反响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字数不超过1000字。
2.策划书1份(电子档),无模板,自己撰写即可。
3.团队优秀心得(3-5份)(电子档)(附件9)。
4.队员名单(电子档)(附件10)。
5.图片5—10张:
图片要清晰自然,能反映社会实践开展的动态场景、过程、成效等(jpg格式,像素不低于500万,图片彩印)。
6.媒体报道材料: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截图并附上网页链接,以word格式上报)。
注:每支团队需至少发1篇外宣新闻稿。(认定媒体详情见(附件11))
7.其他能反映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的材料:如拍摄的视频资料等。
8.感谢信(非必须交的资料)。
9.基地协议(非必须交的资料)(一式两份)(附件12)。
10.论文(非必须提交材料(附件13))。
11.调研报告(3000字以上,实践活动类型为调研类才上交,其余实践活动类型不用上交)。
注意事项:
1.电子档:各团队将以上(1)--(11)类材料放入子文件夹并以“材料名+团队名称”命名,将子文件夹放入总文件夹中并以“学院+团队名称+队长姓名”命名。
(二)个人社会实践开学后须提交材料
1.实践活动登记表:(附件8)需盖章。
2.个人实践心得(800字以上)(附件9)(电子档)。
3.个人实践图片两张(必须包含本人、彩印)。
注意事项:
1.电子档:以“个人+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命名。
2.个人材料需上交电子档才被认定社会实践完成,非极特殊情况不接受补交。
(三)总结表彰
1.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团队需提交社会实践项目报告(附件8),学院对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在第二课堂成绩(社会实践版块)记分。
2.学校组织相关部门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展社会实践集体、个人和实践成果的总结展示。(具体细则另行通知)
请加入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队长、宣传员QQ群: 598381587,2025暑假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群:1051544996,相关通知以群内公告为准。
附件:
1.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考核办法
2.暑假社会实践个人报名表
3.安全承诺书
4.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操作指南
5.团队报名信息表
6.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汇总表
7.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表
8.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项目(个人)报告格式参考
9.信息工程学院暑假实践心得格式
10.队员名单
11.社会实践校外宣传媒体平台说明
12.社会实践基地签约协议书
13.社会实践论文撰写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202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