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丹青书英烈志,红诗寄清明情——学院开展清明节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涂永熙,王懿涵,邓秋红 审核:葛飞】

清明时节寄哀思,红色基因永传承。4月1日至4月6日,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员、青年团员开展“丹青映英烈,红诗绘清明”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通过主题征文、书法创作、青团制作与烈士祭扫等内容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吸引超450名学生参与,以艺术实践赓续红色血脉,以躬身力行砥砺爱国情怀。

鸿雁传情颂盛世,丹心映照启新程

“鸿雁传情颂盛世”征文活动以书信对话为纽带,引导青年将时代答卷化作对先烈的深情告白。在参赛者用川农信笺纸写下的信件中,既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铿锵誓言,更有“天问奔火”“嫦娥探月”的壮美礼赞。

李释杰同学将钱学森的归国寄语与北斗轨迹相联结“您的指引化作科技青年的星辰大海”;吴妍桦以“高铁穿云破雾,5G织就智慧网”勾勒科技强国图景;杨尹苑同学突破性地将林觉民的革命理想与脱贫攻坚精神并置“您的天下情怀在党员驻村日记里延续,靖宇将军的热血已化黑土麦浪”;徐李欣芫同学则以“山河无恙,盛世如斯”的历史纵深感引发共鸣。

青年用书信向先烈汇报成就,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自身使命的再认知。本次活动共征集50余份作品,最终选取10篇佳作于信息工程学院官微“清明记忆墙”线上专栏进行展示。数据显示,推文发布48小时内点击量超2200次。

图1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缅怀革命先烈,书写红色诗篇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缅怀革命先烈,书写红色诗篇”主题活动以书法为独特媒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激发青年学生爱国情怀,共征集到硬笔、软笔书法作品近100幅,其中不乏取材于《沁园春·长沙》等经典红色诗词及烈士家书箴言的佳作,每一幅都饱含着对先烈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参赛者们围绕红色主题,或挥毫泼墨,或细笔勾勒,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崇高精神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了一笔一划中的信仰力量。经过严格的筛选,共有十幅作品脱颖而出,并在学院官微“清明记忆墙”专栏进行展示。此次活动作为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更多的青年学生通过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

图2 同学们擦拭墓碑敬献白菊

揉青团承民俗,祭先烈寄哀思

4月4日清明节当天,一场特殊的清明祭扫活动在烈士陵园举行。此次活动由学院党委组织,50余名学生党员和青年团员参与。他们不仅体验了制作青团的民俗活动,还亲手将制作的青团带到烈士陵园,以此向先烈表达敬意和缅怀之情。

在烈士陵园内,学生党员代表通过讲述“信仰之魂,九嶷丰碑——红三十四师”等党史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与牺牲奉献。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今天青年一代的精神激励。活动特别设置“时空对话”,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对照先烈事迹检视初心使命。此外,青年学子们还为烈士擦拭墓碑、敬献菊花,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敬仰和追思。

此次清明节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体验”双轨模式,构建起立体化红色育人场景。书法作品展、书信记忆墙等成果持续在线上线下展出,形成“节日有活动、日常有浸润”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深挖传统节日内涵,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焕发时代新辉。

 图3 参与同学合影

@版权所有: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